系统检测到您的浏览器版本过低,无法获得最佳的使用体验,建议您更换其他浏览器或 升级您的浏览器。(使用360浏览器访问请选择极速模式)
关闭
{{settrSelectedText ? settrSelectedText : '更新时间'}}
{{sexSelectedText ? sexSelectedText : '性别'}}
{{ageSelectedText ? ageSelectedText : '年龄'}}
{{settrSelectedText ? settrSelectedText : '更新时间'}}
选择城市
切换城市分站,让我们为您提供更准确的信息

当前选择城市:市南区
总站 {{item.sitename}}

【市南人才网】引进信息技术​环保产业​文化艺术海洋经济人才​

时间: 2018-09-07 11:20 分类: 最新资讯 来源: [转载]

请用微信扫一扫 浏览量: {{clickNum}}

    【青岛市南人才网】全力引进信息技术环保产业文化艺术海洋经济人才

     本网最新消息,近日,我们了解到,青岛市南区全力引进信息技术、环保产业、文化艺术、海洋经济等领域的人才专家,青岛市南区则全力引进功以才成,业由才广,人才是第一资源。随着我省吹响高质量“双招双引”的号角,引进哪种人才、如何留住人才、怎样用好人才,成为摆在各地决策者面前的“人才三问”。

  青岛市市南区是我省经济先行区和服务业发展高地,却也面临着地理空间有限、寸土寸金等难以逾越的发展“天花板”。通过高质量的招才引智突破发展瓶颈、引领新一轮发展,对市南区来说显得尤为迫切。作为全市唯一的人才服务标准化试点区,近年来,市南区不断探索破解工作瓶颈,开创人才工作新局面。
引进哪种人才
  “人才引进不能盲目,不能‘装到篮子里的都是菜’。”市南区委组织部副部长盛鹏认为,地方引进人才要考虑产业的匹配性和适用性,也就是要看人才到底能否在地方优势产业的提升、新生产业的扶植中发挥作用。
  对于不符合本地产业基础和发展方向的人才,哪怕层次再高,市南区也无法接纳。例如,曾有人才中介机构为市南区引荐了两位来自俄罗斯的院士,他们在科学施肥研究及技术方面造诣颇深,并在我国新疆地区有长期合作项目。但是,考虑到本地经济结构中已没有第一产业,市南区便委婉谢绝了这两位院士,转而将他们引荐给了正在发展现代都市农业的其他区,促成了双方在生物化肥领域的深度合作。
  对于契合市南区产业发展方向的人才,比如信息技术、环保产业、文化艺术、海洋经济等领域的专家,市南区则全力引进。
  在走访企业过程中,市南区了解到辖区内一家环保企业——青岛特利尔环保股份有限公司,迫切需要引进煤炭化工专业的高端科研人才,但苦于资源、渠道等因素制约,一直没有找到心仪的人选。得知这一情况后,市南区迅速行动,通过多种渠道根据企业业务板块分别定向引进了包括院士、“千人计划”专家、国有大型企业首席技术官等多位行业翘楚加盟。短短两年过去,该企业现已成功在新三板挂牌,被国家四部委列为国家重点新产品和国家星火发展计划项目,并获得科技部创新扶持基金支持。
  在走访区内一家主板上市民营企业——青岛鼎信通讯股份有限公司时,市南区得知该企业每年用于研发的资金投入超过8000万元,公司12个研发部门、6个实验室需要大量电子信息领域的博士,公司经多方招聘,至今仍存在较大缺口。市南区通过设立在成都的招才引智工作站与电子科技大学取得联系,促成该公司与电子科技大学成功拟定应届博士毕业生输送计划,解决了企业紧缺人才供给的燃眉之急。
  “为了更精准地把握招才引智的方向,我们会定期到辖区成长型企业、同行业领军企业中调研,收集企业的人才需求,从而确保引来的人才能够发挥实际作用。”盛鹏说,“我们双招双引的一个原则是,不要挂在墙上好看,而要实实在在产出。”
何以留住人才
  人才引进来,怎样才能让他们安心留下?市南区的答案是“服务”二字。通过标准化建设,为人才提供创业投资、子女入学、保健医疗、出入境管理等方面的专项服务,促使他们安心留下且无后顾之忧。
  2015年,市南区被确定为青岛市人才服务标准化唯一试点区。三年来,市南区先行先试,大胆创新,从人才服务中存在的片面化、单一化、同质化等问题入手,对现有人才服务业务进行系统整合,创建了人才服务“1+X”体系。目前,全区已落地130个服务标准,基本实现了人才服务流程标准化、服务行为规范化、服务体系便捷化。
  在位于青岛市延安三路民生大厦的市南区人力资源综合服务大厅,公共服务区窗口每个工作人员手中都有一本《青岛市市南区人才服务事项标准体系工作手册》,里面详细列出了每项人才业务的政策依据、受理条件、申请资料、审核流程等,办理步骤被细化成一张流程图表。原来分窗受理的就业开户、毕业生派遣等业务,实现了一窗办理。
  市南区人社局人才引进科科长赵侃表示,人才服务标准化解决了以往人才服务内容不规范、服务行为不统一等问题,“一站式”、“一窗式”服务解决了以往服务对象多项业务一次不能办结的问题,人才服务由“零散化”转变为“标准化”,实现了服务对象无论到全区人才哪个服务窗口,都能得到标准、规范、高品质的服务。目前,市南辖区权限内的人才业务在人力资源服务大厅可实现一站式办理,在全区10个街道人社服务中心可实现“一窗式”办理,业务办理提速30%以上。
怎样用好人才
  目前,市南区拥有科研院所及高等院校26家,驻区院士14人,其中涉海院士13人。面对这一笔宝贵的财富,向来十分重视教育文化事业发展的市南区抓住机会,促成院士等高层次人才牵手中小学生,发挥“崇德向善、提携后学”的榜样引领作用。
  记者了解到,市南区以海洋教育为切入点,将辖区内37所中小学校划分为六大学区,由管华诗、郑守仪、袁业立、胡敦欣、李华军、包振民等六名驻区院士分别担任六大学区首席指导专家,并由37名驻区省级以上高层次人才专家担任各中小学校首席指导专家,形成“一学区一院士、一校一专家”的引领机制,推动海洋研究所、水上训练基地、海底世界等21家单位联动协作,形成了涵盖人才培养、资源共享、国际交流等各方面的联盟机制。
  作为青岛市的中心城区,市南区向来还是全市文化艺术的主要聚集地。去年以来,市南区连续两年通过举办管乐艺术节等活动,吸引20余位国际知名音乐家及5所国外著名音乐学院、11所国内音乐学院的院长走进市南。例如,中央音乐学院俞峰院长,中国管乐协会于海主席,国家“千人计划”专家、国际顶级双簧管演奏家王亮等3位管乐大师已牵手市南,成为市南区艺术指导特聘专家。这些大师走进市南区中小学校,开展音乐交流和指导,为孩子们打开了一扇零距离接触世界顶级艺术的窗户。